电话:188-0578-2678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职场正能量

“风口”下的市集,在内卷中生发

来源:丽水日报 时间:2024-01-06 作者:付名煜 浏览量:

市集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,却在最近几年被年轻人“玩”出了新境界。

  一个标准的城市市集,应该有少则数十、多则上百个小摊呈“川”字型排开,展陈的商品以文创、潮玩、手作、汉服等为主,融入音乐、萌宠等元素,如果你逛得够细致,还能沿途享受特调咖啡、精酿酒饮、国风茶点……相较传统市集的纯商业属性,如今的市集更注重呈现创意、表达个性,在打造意料之外的生活场景时,嵌入无处不在的新消费体验。

1.jpg

  丽水的市集越来越多,“踩雷”的情况也难以避免。社交平台上一片褒奖声中,夹杂着“卖的都是批发货”“体验一般”的反馈,与此同时,摊主们则在日益走高的摊位费或流水抽成中陷入焦虑。而对于市集主办方来说,生存压力同样是难以承受之重:各类主题市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大量、有效地引流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  在成为城市新宠的同时,市集该如何从内卷的困境中突围?未来路在何方?

  赶集还能挣钱吗?

  2023年11月,30岁的于慧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从杭州一家单位辞职,这样,她又能继续投身“市集经济”,支起她的插画摊。

  于慧是莲都人,大学学的是插画专业,虽然以前的工作比较稳定,但她更向往自由的工作环境。面对火热的市集经济,于慧觉得这是自己成长的机会,于是决定把爱好当成职业,“为人生拼一把”。

  第一次参加市集,于慧就感受到了乐趣。

  那是2022年11月,于慧和朋友参加了一场在南京举办的市集,短短3天时间里,这场市集吸引了近百个摊位和不计其数的城市青年。回忆第一次参加市集,于慧坦言“有些紧张,还有些莫名的手忙脚乱”。她的摊位上,装饰画、冰箱贴、手机壳、明信片、挂件等带插画元素的文创产品,只是按种类分类摆放,整个摊位并没有过多的装饰,比起其他有经验的摊主,显得朴素许多。于慧的产品单价在20元至30元左右,但这种富有巧思又极具设计感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光顾,平均每天利润能达到500元。

  当时的于慧是自由职业人,摆摊是她的收入来源之一。“入坑”后,于慧和朋友经常辗转在各种市集之间,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足迹,从杭州到上海,从南京到武汉,随着摆摊经历的增加,她越来越乐在其中,“虽然也是摆摊,但我卖的不是批发货,而是创意。我可以尽情创作,还能学习经营之道和商业谋略。”

  靠着对市场的敏感和年轻冲劲,于慧维持着自己摆摊的“小利润”,收入也差强人意,但不是每个摊主的创业过程都这么顺利。

  6年前从企业离职后,张慧娟就将在市集里摆摊挣的钱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。从2019年开始,张慧娟开始尝试卖造型面包,到市集上摆摊,平均每天有400元左右的收入,遇上人流旺的时候,能挣800元左右。

  但消费者的新鲜感很快消退了,于是张慧娟又做起了雪梨棒棒糖、梨膏糖、生姜糖等手工零食。这也意味着她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,每天5点起床熬糖已成为张慧娟的生活常态。一锅糖能做出200多根棒棒糖,算上加工、包装等流程,前后得花3个小时。最“肝”的时候,夫妻俩日夜接力两天熬了20锅糖,一天下来“累得头晕眼花”。

  像张慧娟这样的手工零食摊位,售卖的其实是时间成本,“赌”的是消费者对品质的信赖。在张慧娟的摊位前,驻足的大部分是“宝妈”和家里有老人、小孩的消费者。摊位上,张慧娟会耐心地介绍每种手工糖的成分,向她们还原原料采购、制作流程等环节,“绝不放过任何一位潜在客户。手工糖售价10元3支,价低只能跑量,薄利多销。”

  即便如此,她的摊位流水也不乐观,工作日的流水只有500元左右,周末、节假日才能破千元,生意最好的一天是1300元左右,但也要做好“一天一单都不开”的心理准备。也正因如此,一年里,张慧娟丝毫没有休息的时间,不是在参加市集就是在参加市集的路上,而丈夫则通过其他途径辅助销售。

2.jpg

  市集里的“卷”与乱

  从2020年开始,丽水的市集经济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。如今,市集已成为各大商圈、景区、商家引流的惯用活动方式。从消费者的体验来看,市集的泛滥,也暴露出不少问题——商品良莠不齐,市集筹办专业性太低。

  爱逛市集的陶燕对此深有体会,为此,她还总结出了如何辨别“优质摊主”的经验:“我会观察他们的摊位。诚心经营的摊主会把摊位布置得比较精致,商品摆放也会很整齐;如果是原创产品,他们还会精心设计、制作广告牌,并附上品牌logo、留下联系方式,但只想‘圈钱’的摊主就不会花这么多心思。”

  市集里有不少“坑”,说到底还是主办方对市集定位和摊主及其产品的筛选不够严格。陶燕说,有一次她和朋友在市区参加一场咖啡市集,一进场却感到手足无措,“现场找不到详细的品牌介绍,不知道哪家摊位值得体验、哪款咖啡豆好喝。而且现场氛围也比较糟糕,震天动地的音乐让人以为误入了摇滚音乐节,让人完全失去了细心品尝一杯咖啡的惬意心态。”

  除了消费者怨声载道,摊主们也会被市集“劝退”。

  很多摊主加入市集,原本是希望“低成本创业”,但高昂的摊位费成为摆在他们创业道路上的一座大山。2023年国庆期间,一场市集在丽水一处景区举办,看中大客流所带来的收益,张慧娟决定报名参加。但与市集主办方沟通后,张慧娟了解到,3天摊位费要2000元,砍价后才降至1500元,“大大超出我们的预算,对低利润的小商户而言,这个门槛太高了。”

  记者了解到,还有一些市集不收摊位费,但会按一定比例从摊主的每日流水中抽成,“一般是20%-40%左右,你卖得多,主办方抽成也多,这种收取费用的方式只适合有一定实力的摊主。”

  于慧的朋友有着更糟心的经历。她在参加上海的一场市集时发现,活动场地设在一家偏僻的美术馆内,3天里来逛市集的人屈指可数,最后还是报警才退回了一半摊位费,“参加一场市集的成本包括交通、食宿、摊位费等费用。主办方的能力如何,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客流上,如果客流差,我们根本不可能回本。”

  作为年轻人的全新潮流打卡地,火出圈的市集也变得越来越“卷”。“一方面是‘卷’产品种类,现在网红产品越来越多,一旦出现在市面上,几乎所有摊主会争相模仿,逛到哪儿都能看见,一点新鲜感也没有了。另外,一些摊主为了平摊高额摊位费,会提高商品售价,导致市集变得不接地气,让我们的体验感也变差了。”陶燕说。

3.jpg

  市集前路在何方

  如今,美食市集、咖啡市集、文创市集、国风市集等各类主题市集层出不穷,“不落幕”的市集让人眼花缭乱。但市集越办越多,质量却变差了。

  过去,丽水一年才有2-3场大型市集,如今每到节假日,各地都在举办市集吸引流量,甚至一些商圈也常态化举办市集,主题和产品都大同小异。对于喜欢新鲜、热闹的年轻人来说,日趋同质化的市集正逐渐失去吸引力。

  “市集不接地气的背后,是流量骤降之下的尴尬和焦虑。”古堰画乡大樟树市集负责人韦桂花坦言,许多市集主办方也走过弯路,他们也不例外。从2018年开始,古堰画乡在大樟树广场举办油画市集,除了展销油画外,会员们还可以现场写生、拍卖作品。

  “早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于是也有一些食品、娱乐类的摊位进入市集,渐渐地大家发现,这些摊位虽然能挣钱,但让大樟树市集失去了特色。”为此,大樟树市集在扩大原有优势项目的同时,引进了不少融入绘画元素的文创产品和美学体验,摊位品类与布局不断丰富、改进,市集的格调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。

  “市集成败的关键是选择主题。确定了主题,也就明确了市集面向的消费群和整体格调,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。然后才是对接商户、宣发、执行等。”韦桂花告诉记者,品牌响亮的市集,对摊主的筛选非常严格,报名的时候需要提交摊主基本信息、产品图片、产品价格等,“如果报名的摊主与市集主题不符,第一阶段就会被筛掉。而定价过高的摊主必然会面对有价无市的尴尬,同样会被淘汰。”

  然而,这在实际执行中却并不容易。李莺是隐里咖啡主理人,曾在2023年5月办过一场青创客市集,她发现,报名参加市集的摊主良莠不齐,一些摊主打着“纯手工、纯原创”的旗号,却销售着在电商平台上“一搜一大堆”的低质产品,“作为主办方,很难彻底杜绝这种情况。”

  更常见的情况是,摊主们还没有把行业规律研究透,便急着入局了。“参与者越来越多,市场也日趋饱和,别看现在各类市集遍地开花,大多也只是昙花一现。”韦桂花说,大家聚在同一个地方卖东西,就像形成了一个创意共同体,想要鹤立鸡群是很难的,但要凸显个性特色又是容易的,“消费市场很大,会形成无数分流渠道,在市集中摆摊只是其中一种选择而已,所以它最好小而精彩。”

记者手记:如何让市集“不落幕”  市集的概念和历史无需赘述,它不分地域,不分国界。当下,融合了文化属性的新市集,在与文创、潮玩、手作、汉服、音乐、萌宠、咖啡等元素碰撞交互的过程中,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。市集所经历的变革,也引发了人们对行业方向的思考。

4.jpg

记者手记:如何让市集“不落幕”

 追溯市集的发展,最初的形态是人们自发形成,为了满足商品交换而形成的交易平台。但走进眼下的市集,还和从前一样整齐地摆着一个个摊位,但不同的是,市集里摆摊的都是个性十足的手艺人、创意丰富的产品,售卖的物件也不只是“便宜货”。有人认为市集就是“文青聚集地”,但很快,随着井喷式增长,越来越多主办方和摊主意识到,消费者已经逐渐产生审美疲劳,大多数市集都面临着同质化的困境以及多元创新的挑战。

  市集是一种既简单又困难的生意,表面上看像发出一次招募、组织一群人来摆摊赚取生活费。但实际上,一场市集既要提出鲜明的价值主张,也要构建愉悦的消费体验场景。许多摊主和主办方忽略了这一问题,只记住了市集的商业属性,一味追求盈利——这直观地表现为主办方提高摊位费,摊主提高售价,最终形成恶性循环,消费者体验随之下降,客流骤降,最终三方受损。

  对于丽水市集今后的发展方向,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要“练好内功”注重创新,让产品更有辨识度、更具不可复制性,当然这必须真是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进行,因为消费体验才是衡量一场市集是否成功的“黄金指标”。

  随着四处举办的市集越来越多,如何把这些“散兵游勇”组织起来,规范行业、共同获益,成为长远发展所必须面对的课题。长三角地区已有不少优秀案例可供借鉴,如苏州的本色市集、温州的青灯市集等,这些知名市集品牌都值得引进,让更多新入行者汲取成功经验、少走些弯路。

 


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

注: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客服服务热线
188-0578-2678
工作日 9:00-18:00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C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丽水和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(浙江聚诚商务有限公司 旗下) 丽水人才网站:丽水人力资源网(www.LSHR.com) 浙ICP备20002649号-1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524号

地址:丽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EMAIL:vip#lshr.com

人力资源证: 331100202006170004

用微信扫一扫